但进入腾讯官方网站,并没有见到此则消息,只在10月18时,腾讯曾发布:“关于群系统临时调整的公告:尊敬的QQ用户您好,由于群系统临时调整,调整过程中会影响部分群的用户正常使用。
记者随后将网上流传种种向腾讯客服做了咨询,工号为3×6×号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应道,连来,已经有很多人向他们进行求证,绝无此事,QQ群只是进行调整,不会关闭,调整工作有望于月底完成,届时Q友可继续使用。
这不禁让记者联想到今年6月,丽水人张某在腾讯QQ上的一个“死亡QQ群”发出自杀邀请,并留下手机号码。在上海读书的范某看到这一信息后,与张取得联系,相约在丽水自杀。死者家属将腾讯告上法庭。
相约自杀,QQ要不要负这种连带责任,记者采访了腾讯公司法务部的两位员工。他们表示,QQ是实时点对点的聊天软件,目前,QQ约有5亿用户,有着海量的信息,公司没有能力一一监控,很难对用户发出的信息进行预见和实时审查。而且,只有违法信息,才有屏蔽义务。“自杀”这样的词语,属于中性词,在刑事案件和电视剧中都会出现,不可能进行屏蔽。
腾讯公司也称,该公司为5亿用户提供网络服务,对于QQ上海量的点对点即时互联网通讯信息,公司没有能力对所有有害信息及时进行监控和屏蔽。同时,腾讯公司本身对范某的死亡并不存在故意或过失的主观意愿,从法律上不应承担赔偿责任。
QQ对传播的内容要不要负责任,如果QQ要对内容负责任的话,具不具备操作性,是否又会涉及隐私?记者采访了华军软件园主编米晓彬:“QQ现在几乎人手一个,作为工具QQ不应当承担这种连带责任。另外,如果监控将以牺牲所有网民隐私为代价。QQ对传播内容的确有过滤,这些都是按照国家需要来的。比如分裂国家反对政府的,已经过滤掉;而且色情图片和内容,也能被过滤掉一些内容。QQ自带网址审查,只有用户确认的网址才让打开为了保证安全。在传输文件时,要进行安全检查,传输可执行文件时,会自动改名,防止自动运行。QQ对内容传递做的工作,对传输问题负起不少责任。每个人都在用,没有必然联系 而且这会侵犯用户隐私。”
华军软件园主编:米晓彬
浙江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牛太升认为,在通过网络相约自杀的过程中,网络是一个传播和联络的载体。这一载体是否涉及责任承担的问题,首先需要界定的是通过网络发布的消息的性质。这类消息是否侵害他人民事权益?而现阶段,在一些大前提尚未解决的情况下,司法介入这一社会问题将面临挑战。
许多网友对自杀事件的态度表示漠然。他们觉得腾讯只提供给我们一个大的平台,至于个人想怎样也是腾讯控制不了的事情。还有的网友很为腾讯愤不平,又说要保护隐私,又说要拦截信息,网名的要求真的是越来越多。想法越来越奇怪。